交互研究.jpg


交互設計,又稱互動設計, 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的行為的設計領域。交互設計與交互研究的界線很模糊,在設計領域,設計與調研很難涇渭分明,所以好的交互設計師需要熟練調研方法,才能更洞悉市場與用戶,也能更有效地將調研結果用于設計。交互設計是以人的需求為導向,理解用戶的期望、需求,理解商業、技術以及業內的機會與制約,創造出形式、內容、行為有用,易用,令用戶滿意且技術可行,具有商業利益的產品。

交互設計是“以人為本”,“用戶體驗為中心”的設計。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讓人能夠掌握和操作產品,與之產生互動,建立對產品的基本認知能力,讓產品的操作模式符合設計的意圖。交互設計要對產品進行行為設計和界面設計,要從用戶的角度想問題,下一步是想要做什么,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

需求分析是交互設計的第一步,得到需求以后,要從需求中提煉出設計目標。交互設計師需要通過分析得到解決方案,也需要對應的衡量指標、預期要達到怎樣的效果。交互設計師在畫線框圖的時候需要把大致的交互過程和信息結構構建好,才能在原型設計時正確的傳達用戶需求。無論是做高保真原型圖還是中低保真的原型圖,交互設計是整個產品設計的關鍵所在。

 

交互設計與人機交互的區別:

1、交互設計起源于網站設計和圖形設計,但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獨立的領域?,F在的交互設計師遠非僅僅負責文字和圖片,而是負責創建在屏幕上的所有元素,所有用戶可能會觸摸,點按或者輸入的東西:簡而言之,產品體驗中的所有交互。交互設計在于定義人造物的行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場景下的反應方式)相關的界面。交互設計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創始人比爾·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他一開始給它命名為“軟面(Soft Face)”,由于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想起和當時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doll)”,他后來把它更名為“Interaction Design”,即交互設計。

2、1959年美國學者B.Shackel從人在操縱計算機時如何才能減輕疲勞出發,提出了被認為是人機界面的第一篇文獻的關于計算機控制臺設計的人機工程學的論文。1960年,Liklider JCR首次提出人機緊密共棲(Human-Computer Close Symbiosis)的概念,被視為人機界面學的啟蒙觀點。196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了第一次人機系統國際大會,同年第一份專業雜志國際人機研究(IJMMS)創刊??梢哉f,1969年是人機界面學發展史的里程碑。在1970年成立了兩個HCI研究中心:一個是英國的Loughbocough大學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個是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20世紀80年代初期,學術界相繼出版了六本專著,對最新的人機交互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人機交互學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范疇的架構。理論體系方面,從人機工程學獨立出來,更加強調認知心理學以及行為學和社會學的某些人文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范疇方面,從人機界面(人機接口)拓延開來,強調計算機對于人的反饋交互作用。人機界面一詞被人機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變成了Interaction(交互)。

欧美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国产综合视频,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